仝小林:将大部分症状“扼杀于初期”
仝小林:将大部分症状“扼杀于初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诊疗在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后期康复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武昌模式’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尤其是在疫苗及特效药未出现之前,先以中医定性,再以通治方治病,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对记者表示。
仝小林说,阻断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是防控的桥头堡,通过这次在武昌区的实践,中医“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为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处置提供全新的解题思路。
这种社区中医药防控的诊疗思路源于仝小林抵达武汉后在发热门诊看到的一幕。“成百上千的病人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排长队就诊。他们从哪来?”他说,答案是社区。切断疫情源头,社区是第一道关口。
仝小林发现,这些病人发病初期大多舌苔白厚腐腻、困乏无力,结合当地湿冷气候,他认为新冠肺炎应属“寒湿疫”。于是,在与当地专家充分讨论后拟定出可宣肺透邪、避秽化浊、健脾除湿、解毒通络的通治方——“武汉抗疫方”,并于2月3日率先在武昌区大范围免费发放。
这道通治方包含生麻黄、生石膏、杏仁、羌活等20味中药。根据主症的不同,专家组拟定分别针对发热、咳喘、纳差、气短乏力等症状的4个加减方,在主方的基础上合并使用。
根据仝小林拟定的通治方,江苏某药企免费为武昌区提供了主方及4个加减方约4.2万人份14天用量的中药颗粒剂。同时,仝小林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合作,紧急开发出一款手机APP,患者只需扫中药汤剂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后录入基本信息,就可得到后方医生的一对一用药指导及咨询。
绝大部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初期症状是相似的,多为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纳差、腹泻、情绪紧张等,中医治疗可将大部分症状“扼杀于初期”。来自“武昌模式”所得到的万余份反馈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关专题: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同类文章排行
- 防疫复工两不误,中建埃及新首都CBD项目3400吨钢构件如期到货
- “院士先试疫苗第一针”?还是要等到4月份!
- 现代化能力建设重在以人为中心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国际观察:全球携手同行,合力阻击疫情蔓延
- 加州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0天前刚从游轮下船
- 拜登何以逆袭“超级星期二”?
- 张文宏等专家谈“上海方案”:阻止轻症向重症
- 国网河北经研院:组织理发活动为员工解决“头”等大事
- 截至3月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最新资讯文章
- 现代化能力建设重在以人为中心
- 科学传播应该是“全球本土化”的
- 应对艾滋病带来的挑战:要活着,还要更好地活
-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 本科教育的希望在于课程建设而非学科建设
- “清华学堂”拔尖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 《现代化科学领导干部读本:现代化100问》出版
- “金课”建设不是阶段性任务
- 大学基金会须勇担社会责任
- 截至3月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 张伯礼:到3月底,武汉有望新增基本“清零”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检病理报告发布
- 黄璐琦:中医药正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
- 汪集旸:地热能开发渴盼顶层设计
- 仝小林:将大部分症状“扼杀于初期”
- 康乐:关注外来蝗灾,更要关心本国治蝗
- 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长嘴怪虫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完成装料前“模拟考”
- 专家解析新版诊疗方案重大变化
- 新冠病毒“防不胜防”,为什么说我们能战胜它